什么是胶质瘤?
脑胶质瘤是大脑和脊髓胶质细胞癌变所产生的最常见的原发性颅脑恶性肿瘤,病因不明,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35.2%-61.0%,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以及治愈率低的特点。
胶质瘤其实是一类肿瘤的总称,包括星形胶质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等。而且不同的胶质瘤有不同的基因突变和分子特征,这些都与患者的生存期息息相关。所以就会出现,有的胶质瘤患者生存期才2年,而有的甚至手术后不再复发,生存超过5年。
如果把神经元比作各类“植物”的话,胶质细胞就是孕育植物的土壤,即,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支持细胞。然而,当“平衡被打破”时,这片“土地”的生态就此被逐渐破坏:胶质瘤细胞不断增殖、侵袭(肿瘤生长发展、级别不断升高),肆意破坏周围的“土壤”和“各类植被”(胶质瘤有沿白质纤维和脑脊液播散的特性,还能引起周围脑组织水肿),并最终导致这片有限的“土壤”再也无法适合“植物”的生长(脑疝,并使脑功能衰竭致死)。
罹患胶质瘤的症状?
胶质瘤发病早期往往没有症状,因此容易被忽视。肿瘤生长到较大体积后,才会出现早期症状,具体的症状主要取决于肿瘤的生长位置以及所影响的脑区功能,这些症状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占位效应”引起的。即人体脑部某部位的病变占据正常生理结构的空间,推压和移位邻近的结构,或者压迫或阻塞生理腔。
胶质瘤存在空间的“占位”不同,可以使患者产生头痛、恶心及呕吐、癫痫、视物模糊等症状。
此外,由于胶质瘤对局部脑组织功能的影响,还可以使患者产生其他的症状。比如,视神经胶质瘤可以导致患者视觉的丧失;脊髓胶质瘤可以使患者产生肢体的疼痛、麻木以及力弱等症状;中央区胶质瘤可以引起患者运动与感觉的障碍;语言区胶质瘤可以引起患者语言表达和理解的困难。
胶质瘤的诊断:
胶质瘤的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以及术后病理等进行综合考虑和判断。
什么样的人需要特别进行脑部检查?
胶质瘤的患者分布在各个年龄段,因此如有过癫痫发作、头痛、呕吐等症状的患者,特别需要及时进行脑部检查。
大多数情况下,进行头部CT检查是更为方便快捷便宜的选择,而磁共振(MRI)提供的脑部信息更多。
因此,我们做常规脑部体检时,CT是很好的选择。但是由于罹患胶质瘤的患者往往是在胶质瘤生长的比较大了才会有症状表现,因此需要患者有临床症状表现后,建议一并做头颅CT与磁共振(MRI)的检查,多排除一分肿瘤风险。
最后提醒大家,虽然脑部疾病发病率不如心肺肝等大器官,但是疾病后果极其严重,需要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