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滚球下注网平台!
logo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报道> 一带一路> 媒体报道
关于中医药的重要论述蕴含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思想
2025.04.22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将保障人民健康置于国家发展的战略首位。2024年10月,《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论述摘编》一书的出版,集中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所发表的一系列深刻论述。其中“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专题详尽阐释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推进中医药的发展等问题,并深入剖析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大意义。这些论述蕴含着深刻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认识论观点高度契合。

  从实践维度审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历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源泉。在科学实践观的指导下,我们得以深刻理解人类历史活动的本质,进而把握中医药实践在医学体系构建中的核心地位。中医药学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和同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理论和技术方法的体系。数千年来,中华民族正是凭借中医药,在一次次与疾病的抗争中渡过难关,并积淀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经验技术。这些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医学成果,构成了极具生命力的中医药学体系,成为历代医家智慧的结晶。

  因此,为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必须增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民族自信。唯有如此,方能以自信自强的姿态,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舞台。

  以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阐释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动力

  中医药的发展,实质上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实践不断推进的过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性作用。实践与认识之间的辩证运动,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一观点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医药实践与中医药认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医学实践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核心动力。正如恩格斯所言,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中医药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社会的新需求,就必须不断开展新的医学实践。通过实践形成的新认识,又将在实践中接受检验与反馈,进而催生新需求、新问题,不断推动中医药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因此,医学实践是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最强动力。

  传承精华是中医药发展的坚实基础。新实践的开展总是建立在前人宝贵经验的基础之上。中医古籍中的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精华所在,通过社会各种形式的传承,成为我们宝贵的财富。在新的中医药实践中,我们必须传承精华,坚守中医药独特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诊疗特色等,确保在传承中不失其魂、在创新中不失其根。屠呦呦团队的成功实践正是得益于对古籍的深入研读和对前辈的虚心求教,从东晋名医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汲取灵感,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医药实践中主客观的统一。在传承的基础上,中医药的创新始终是在实践中实现主客观世界改造的过程。

  一方面,人的主观世界在实践中得到改造,认识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加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积极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屠呦呦团队正是在传统煎煮方式效果不佳的实践中,打破旧有认识框架,以现代制药手段发掘中医药宝库,实现了认识上的突破。

  另一方面,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改造客观世界,创造出新工具和新手段(客观条件),这些新的物质手段和技术条件又进一步推动了认识的新发展。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正逐渐成为其自我革新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为中医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全新视角和手段。如中医现代化诊断设备四诊仪、针刺麻醉的电针仪等高科技产品的涌现,以及融合大语言模型和方证辨证的“仲景方证虚拟数字人”在第24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的亮相,都充分展示了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结合的广阔前景。

  从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角度探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目的

  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坚持守正创新、努力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的过程。中医药的发展不仅是我们对中医药形成新认识的过程,也是追求医学领域科学真理的过程,更是我们用新的认识来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医药的新实践与新认识始终坚守中国的价值尺度,旨在为中国乃至全人类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方面,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致力于造福中国,保障人民健康。《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增强人民体质、保障人民健康,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创新发展,其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中医药也致力于造福世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近年来,中国持续采取中国复方青蒿素抗疟药品和“中国抗疟方案”相结合的举措,在帮助许多国家抗击疟疾疫情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球抗疟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医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人民的财富。因此,我们应当以自信自强、开放包容的姿态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舞台,积极参与全球卫生健康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进程,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平台之中,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综上所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论述深刻体现了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精准把握和运用。中医药学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和同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同时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中医药发展必须进行积极的当代医学实践。一方面,我们要坚持科学解读中医药精华并坚持中西医并重、优势互补以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结合新科技以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进程并改造我们的客观世界。而坚持中医药守正创新的最终目的则是为了不断将中医药的新发展成果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从而实现改造世界、造福人类的历史使命。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文章页/相关阅读上-医周药事
文章页/相关阅读下-数风流人物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 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