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滚球下注网平台!
logo
当前位置: 首页> 医药观察> 观点
观点 | 扬州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赵国祥:高质量推进健康扬州建设为“好地方”增添更加厚实的健康底色
2023.08.18来源:健康中国观察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扬州视察时,称赞“扬州是个好地方”!扬州市牢记总书记重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把健康作为最核心的民生,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21年,扬州实现国家卫生城市“六连冠”。2022年,扬州以全国第12名成绩成功蝉联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2023年,扬州成为江苏省唯一入围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作为一座千年古城,扬州正在从医疗服务的小健康入手,不断构建全民健康的大环境,推动“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为“好地方”增添更加厚实的健康底色。

 一、持续优化健康服务,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

  近年来,扬州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持续优化健康服务,加强公立医院主体地位,坚持医防协同、平急结合、中西医并重,强化机制体系、运行模式、医疗技术、管理服务创新,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一是不断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强化顶层设计,扬州市委、市政府印发《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的意见》,市人大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决议》《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决定》。建立了平急转换的应急指挥体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构建了全方位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新建扬州市公共卫生中心,增核扬州市疾控中心编制114个。在全省较早完成了村(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设置,建成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一期工程。健全了可应急调用的物资储备体系,完善应急储备调集机制。推进医防协同、融合互通,在二级及以上医院普遍设立公共卫生科室,推进医防交叉培训、驻点共建、信息互通、管理考核。

  二是全力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系统建立公立医院管理新体制,在全省率先成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并实质性运作;推动城市三级医院重点专科、重点学科建设,加大优秀医疗团队和先进医疗技术引进力度,全市现有省级以上重点专科43个(含中医)、多学科诊疗中心54个。苏北人民医院连续4年绩效考核保持A+等次,实现三级医院县域全覆盖。今年,作为全省唯一地区,申报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

  三是加快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新格局。2015年起,扬州在全市53个乡镇卫生院中选择18个中心乡镇卫生院按照二级医院标准扩容升级,规划建设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每个中心覆盖2~3个乡镇,辐射15万-20万人。至2017年,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全部建成投用,2022年又新建2家,共20家,总数占乡镇卫生院比例近40%。建成后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新手术200多项,建成后门急诊、手术人次分别增长了128%、114%;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以上,进一步解决基层群众看病就医难题,有效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在“市域、市区、县域”三个维度完成了覆盖全市的医联体网格化布局,加大医保政策帮扶支持力度,逐步形成资源共用、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发展同步的医联体工作新模式。

 二、持续优化健康环境,将健康融入公共政策制定所有环节

  近年来,扬州市聚焦生态宜居名城建设,积极打造“体育+公园”“健康+环境”升级版,既守住了古城的底色,又改善了城市人居质量,彰显了扬州“人文、生态、宜居”的特色。

  一是将健康与公园体系建设相融合。在城市最美、老百姓最方便的地方,建设体育休闲公园,公园与周边自然生态融为一体,成为改善生态、美化环境、体育健身、运动休闲、娱乐休憩等多种功能的绿色公共空间。全市共新建、改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等306个,城区公园绿地面积2485.64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0.19平方米,位列全省第一,满足了广大居民对多元化健身的需求,真正让城市“动起来、乐起来”。

  二是将健康与全民健身相融合。在全省率先启动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和运动处方师培养,建立运动处方库,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千名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百名运动处方师已持证上岗,成为“运动是良医”的推广者和“体卫融合”的践行者。建成12个体医融合服务中心、262个全民健身指导站,新改建一批体育场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3平方米。全市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近2.1万人,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人以上,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93.2%,群众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达42%。

  三是将健康与生态环境相融合。每年从城市土地出让金中提取5%用于城市绿化,连续实施三轮“绿杨城郭新扬州三年行动计划”,建立了城市永久性绿地保护制度,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15平方米。投入120亿元打造“清水活水”“不淹不涝”城市,全面推进地下综合管廊、雨污管网等基础工程,深入实施黑臭河道整治、截污控污、积水点整治等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大运河以西主城区90平方公里范围内全长140公里的35条河流实现了活水环绕,央视《新闻联播》曾以《江苏扬州:治城先治水、活水流起来》为题进行专门报道。坚持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城市道路提升和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累计投入45亿元,实现了区域供水全覆盖,城乡居民饮水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加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持续优化健康维护,努力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近年来,扬州市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印发《扬州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为“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2022年,被确定为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今年,入选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

  一是老龄健康服务不断加强,建成23所养老护理院或康复医院,其中三级老年病医院一家;全市共设立康复、护理床位1297张,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38张,其中护理型床位数占比59.4%。开展“智慧助老”行动,每年开展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培训超4万人次。创成“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6个。

  二是托育服务快速发展,扬州市委、市政府印发《扬州市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扩大普惠托育服务覆盖面,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扬州市区托育机构布局规划(2021—2035年)》,成立婴幼儿照护服务开发协同创新基地;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实现“一乡镇一街道一普惠一公立”,全市共有省、市级普惠托育机构38个,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3.53个。

  三是妇幼健康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强化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投资30多亿元,异地新建扬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构建“筛查-诊断-干预-随访”一体化服务网络;积极开展省级儿童早期发展基地创建,积极推广适合儿童早期发展的健康、营养、安全保障等技术。全市孕产妇连续四年零死亡、婴儿死亡率1.4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38‰,远好于全省平均水平。为适龄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全市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

  四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快推进。将“治未病”理念融入康养调治全过程。扬州市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江苏省首批开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创建;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全市现有三级中医医院2个,三级乙等中医医院1个,二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5个,100%波胆网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馆。加大中医药文化宣传氛围,探索开展中医药主题公园、中医药膳、中医药示范社区建设试点,中医药惠民成效初步显现。

  四、持续优化健康促进,用爱国卫生运动撬动健康“大环境”

  改善小环境,共享大健康。扬州市以爱国卫生运动为抓手,以健康城市、健康企业、健康家庭等创建为方法,以提高城市卫生管理水平和提升城市形象为目标,不断营造健康文明新风尚,曾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和“联合国人居奖”。

  一是高位推动爱国卫生运动。扬州市所有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均建立爱国卫生工作专门组织,组建专、兼职爱国卫生人员队伍。全市所有各村(居)民委员会设置公共卫生委员会,负责爱国卫生运动的组织协调等工作。创新开展每日一刻钟重点场所卫生保洁行动,“每周一小时”单位家庭卫生大扫除行动,“每月一半天”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目前,我市实现江苏省卫生镇全覆盖,累计建成国家卫生镇36个。

  二是积极开展健康创建。扬州市以整洁宜居的健康环境、便民优质的健康服务、和谐文明的健康文化为主要建设内容,在基层推进健康主题公园、健康广场、健康步道等健康场景建设,打造精品健康细胞工程,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民参与、合力共建的良好机制,目前,全市建成江苏省健康县(区)6个,省健康镇32个,省健康村(社区)301个,市级健康单位117个,健康家庭5409户,省健康县(区)实现全覆盖。

  三是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扬州市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引导群众树牢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坚持勤洗手、常通风、公筷制、多运动等良好卫生习惯,推动养成勤俭节约、爱护环境的环保意识,营造讲文明、铸健康的良好风尚。加强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建设,全市各级各类媒体均开办健康科普节目,重点公共场所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加强文明健康行为监督,通过推广健康引导员、“曝光台”“随手拍”等方式,加快形成约束有力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环境,推动营造群众及时主动劝导、制止不文明行为的良好社会氛围。截至2022年,我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已达36%以上。

  清水活水,绿杨城郭,美丽宜居,文明健康。扬州市将不断巩固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成果,为“好地方”继续增添更加厚实的健康底色,推进“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不断提高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造绿色生态、张弛有度、文化记忆、美丽宜居、开放创新的美好健康生活城市,为健康中国建设,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文章页/相关阅读上-医周药事
文章页/相关阅读下-数风流人物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 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