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属于支原体属的一种病原体,是除了细菌、病毒之外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其易感人群为5岁及以上儿童,好发于秋冬季,一般3~7年大流行一次。
今年又是支原体大流行的一年,除了抗生素治疗外,选用中医疗法能起到良好的“扭转截断”作用,及时控制病情,并且能够防止并减少重症和危症的发生。由于儿童服药依从性差,建议家长们试试拔罐、推拿等中医外治疗法。
中医外治疗法可以分为药物外治疗法和非药物外治疗法。药物外治疗法如穴位贴敷疗法、中药膏摩疗法;非药物外治疗法如小儿推拿疗法、小儿拔罐疗法等。中药外治疗法能够开腠理、通邪气,符合笔者提出的“给邪气以出路的”治疗思路。
从中医角度看,支原体、细菌、病毒都是属于毒邪,在感染早期,症状以咳嗽为主时,此时中医病名为咳嗽病。咳嗽病迁延不愈,进一步发展,就可能导致肺炎喘嗽,也就是西医的儿童肺炎,其主要病机为肺气郁闭。由于儿童体质具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特点,受邪之后又易化热,因此,中医治疗的思路就是清热、开肺、化痰,外治疗法同样遵循这一思路,正所谓“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也”。笔者在临床上经常采用中医外治疗法来治疗疾病,本次的支原体感染也不例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且深受广大家长及儿童的喜爱。现介绍常见的4种中医外治疗法。
小儿拔罐疗法
拔罐有火罐、水罐、负压抽气罐之分,利用燃烧、蒸汽、抽吸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儿童腧穴或体表的一定部位,以产生良性刺激,达到调整机体功能、防治疾病的目的。小儿拔罐疗法有助于化痰、解热、散寒、化瘀,使得内邪从皮肤肌腠而走。
常见取穴:大椎穴、大杼穴、肺俞穴。
操作方法:施术者一手握罐体,使罐口向下倾斜,将点燃的乙醇棉球伸入罐内快速旋转两三圈后立即退出,迅速将罐扣吸于穴位;或将罐从沸水中取出,罐口向下放在干毛巾上,待水分沥干后放置于穴位上;或降抽气罐直接放置于穴位上,逐渐抽出其中气体,使其能吸附于皮肤。
留罐时间:5~10分钟,皮肤开始出现水疱时取下。
起罐方法:一手握住罐体腰底部稍倾斜,另一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罐口边缘的皮肤,使罐口与皮肤之间产生空隙,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
注意事项:①火罐和水罐注意控制温度,以免烫伤皮肤。②起罐后若罐斑处微觉痛痒,不可搔抓。若出现较小水疱,可任其自然吸收,注意不要擦破。③拔罐要以儿童耐受度为宜,过程中若出现头晕、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软、冷汗淋漓甚至瞬间意识丧失等晕罐现象,应立即起罐,使患儿呈头低脚高卧位,必要时可饮用温开水,掐水沟穴。④在拔罐处若出现红紫色甚或紫黑色的瘀点或瘀斑,或兼微热痛感,或局部发红,片刻后消失,均属于拔罐的正常反应,一般不需处理。
小儿推拿疗法
小儿推拿疗法适用于14岁以下儿童,年龄越小,效果越明显。笔者团队临床治疗本病多采用清肺经、运内八卦、推小横纹、揉擦肺俞等推拿方法。若小儿有发热症状,可增加清天河水、退六腑、推三关手法。
清肺经
定位:肺经位于无名指掌面,由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一手持小儿无名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指端自无名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无名指螺纹面。每次推3分钟。
运内八卦
定位: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的2/3处为半径,所作圆周,八卦穴即在此圆周上
操作方法:医生一手持小儿4指以固定,掌心向上,拇指按定离卦,另一手食、中二指夹持小儿拇指,拇指延掌面做顺时针运动。每次3分钟。
推小横纹
定位:掌面食、中、无名、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操作方法:一手将儿童4指并拢,用另一手拇指桡侧从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处。每次推3分钟。
揉擦肺俞
定位: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方法:拇指揉擦至局部皮肤发热。
清天河水
定位:前臂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一手持小儿手部,另一手食、中指面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每次推3分钟。
退六腑
定位:前臂尺侧,肘横纹至腕横纹一直线。
操作方法:一手持小儿腕部以固定,另一手拇指或食、中指面自肘横纹推向腕横纹,称退六腑或推六腑。每次推3分钟。
推三关
定位:前臂桡侧缘,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一手握持小儿手部,另一手以拇指桡侧缘或食、中指面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每次推3分钟。
小儿穴位贴敷疗法
小儿穴位贴敷疗法是将中药打成粉后配以不用溶剂制成膏状,在患儿特定穴位上进行贴敷,以达到治疗效果的方法。针对此次支原体感染的主要症状,笔者团队主要使用以下两种穴位贴来帮助患儿缓解症状。
清肺止咳贴
主要成分:黄芩、天竺黄、白芥子等。
贴敷穴位:天突穴、肺俞穴。
退热贴
主要成分:青黛、寒水石、生大黄、薄荷等。
贴敷穴位:大椎穴。
小儿穴位放血疗法
小儿穴位放血疗法是通过刺破患儿某腧穴或部位,如耳尖、商阳等,放出少量血液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对于一些急性病症如高热、疼痛等往往会有一些出其不意的效果。对于发热的儿童,耳尖穴点刺放血配合退热推拿效果常立竿见影。
选取穴位:耳尖穴。
取穴方法:儿童取坐位,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端处。
操作方法:取一侧耳尖穴,点刺前,在耳尖穴周围推、揉、挤,使血液集聚于此,常规消毒。左手拇食指固定点刺部位,右手持一次性采血针,对准穴位快速直刺2~3毫米,迅速出针。反复交替挤压针孔,使其出血,出血同时要用消毒棉球及时将血液擦去。血色由深变浅或不再出血,治疗结束。另一侧用同样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