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或多或少会听到这样的坊间说法:“子宫是排毒的器官”“月经血就是毒素,身体里面的毒素多了,需要排出来,所以每次月经来的时候就是排毒的过程”……门诊上也常有患者认为自己月经量少不能有效排毒而服用大量活血药。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
中医如何看待月经
《黄帝内经》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其中的“月事”即为月经。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人部》中亦有“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水、月信、月经。经者,常也,有常轨也”的论述。由此可见,月经是由精血化生而成。女子肾气充盈、肝气条达、脾胃化源充足时,肾形成生殖之精即天癸,冲任两脉在天癸的促进作用下畅通充盛,使血海定期满盈,血液自溢胞宫,则月事应时乃下,定期行经。简单来说,在女子精充血旺、气血调畅的前提下,精血化生为月经,而并非所谓的排瘀排毒。
从西医角度来说,月经是指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正常的经血中不仅包含血液还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黏液和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简单来说,月经排出的不是毒素,而是脱落的组织和少许血液,所以月经不是排毒。
月经量多病因多
正常的情况下,女性每次月经正常的量应该在20~80毫升。若女性月经的周期、经期基本保持不变但月经量明显增多,甚至月经量达80毫升以上则可诊断为月经过多。若患者未予重视或医者治疗不当,经期异常出血量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可因出血量过多继发贫血,出现全身乏力、头晕、持续性头疼、睡眠不佳、情绪暴躁、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月经量过多往往是疾病的一种症状,许多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癌、子宫腺肌症及肝肾疾病、血液疾病均可并发或继发月经经量明显增多。故而月经量多并不好,应该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中医认为,月经量多的病因很多。清代沈金鳌提出:“经水来而不止者。气虚不能摄血也。宜补气固经丸。……经水过多不止,平日瘦弱,常发热者,由火旺也。”《千金方》曰:“瘀血占据血室,而致血不归经。”《血证论·吐血》云:“经隧之中,既有瘀血踞住,则新血不能安行无恙,终必妄走而吐溢矣,故以去瘀为治血要法。”也就是说,若女性素体虚弱或劳倦过度,可损伤脾气致中气不足、冲任不固、血失统摄,则月经量多。亦有女性素体阳盛或恣食辛燥,导致热扰冲任、迫血妄行,致使月经量多;或女性抑郁、忿怒过度,使气滞而血瘀,瘀阻冲任,血不归经,导致月经量多。若出现月经量过多影响工作生活时,切不可擅自服药,应及时去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