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滚球下注网平台!
logo
当前位置: 首页> 中医药馆> 中药方剂> 儿科
清明时节 七招巧防儿童病
2023.04.12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清明节气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此时是自然界阳气升发,万物复苏,柳丝吐绿,欣欣向荣的时期,人体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抒发。因此春季养生防病,必须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注意护卫体内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起来,还要避免阻遏阳气升发和耗伤阳气的情况发生,遵循《黄帝内经》所说的“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岐黄学者、天津市名中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马融对儿童养生保健研究颇深,他提醒广大家长,清明多风,其应在肝,对于肺气不足、卫外不固,且肝风易动、心智发育未臻完善的儿童来讲,多易发生外感病、过敏性疾病和情志病,预防之法可以归纳为以下7个方面。

  第一招:避寒保暖防感冒

  清明前后,因气候变化多端,早晚温差较大,给儿童穿衣盖被应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一般说来,早晨气温偏低,应加件外套;中午气温偏高,应减少衣服;晚上则应根据室温来决定盖多少被子。衣被多了,可使儿童出现上火症状;衣被少了,又易感受风寒。

  那么,如何判断穿盖是否合适呢?古人在这方面的经验是,白天以“背暖为佳”,夜间以“足暖为宜”。也就是说,白天摸摸儿童的后背,只要是温暖的就可以,千万不要以手凉作为少穿衣服的依据。因为手部经常暴露在外面,局部保暖不佳就会发凉,所以手凉并不能代表穿衣服少。夜间以儿童双脚暖和为标准,只要脚不凉,就不用再加被子。

  此外,清明节气的倒春寒情况颇多,最易造成儿童受凉感冒。在寒流到来之前,一定要注意增加衣被,减少倒春寒带来的伤害。

  第二招:减少聚集防疫病

  马融介绍,清明时节是儿童传染病的高发时期,此时流行性脑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猩红热等疾病都容易发生,所以要特别注重预防,避免相互传染。

  预防方法包括:勤开窗通风、注意洗手、避免不必要的人员聚集等。班级里如果有同学生病,学校老师应拒绝其带病上课;生病同学痊愈后要到医院开复课证明,方能返回学校。如孩子与生病的同学近距离密切接触,家长要做好观察,必要时可使用一些清热解毒类中药预防,如将金银花、大青叶、薄荷等用热水冲泡代茶饮(脾胃虚寒者慎用)。

  第三招:远离花粉防过敏

  马融介绍,清明时节也是花粉症、桃花癣、丘疹样荨麻疹、颜面部复发性皮炎等疾病的高发期。在众多的过敏性疾病中,过敏性鼻炎最为常见。此病多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头疼等症,给儿童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大困扰。

  预防过敏性疾病的方法包括:第一,避免接触过敏源,如不要到公园等花粉多的地方去,家里养的花草如怀疑有致敏性,也要移到室外;第二,出门时应加强个人防护,如随身携带口罩备用,穿着长袖衣物,避免直接与过敏源接触,出门前也可事先口服抗过敏药物;第三,外出回家后用清水洗脸,将落在脸上的花粉、灰尘洗去,减少发病机会,还可用清水或淡盐水冲洗鼻腔,每日2~3次;第四,可以吃一些提高免疫力的药物,如玉屏风颗粒等。此外,还应注意过敏性鼻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区别,如出现发烧,应及时就医。

  第四招:多晒太阳防佝偻

  3~5月是孩子一年中长个最快的几个月,清明时节要多让孩子在室外活动,多晒太阳可促进钙的吸收。晒太阳时应注意不要隔着衣服晒太阳,也不要隔着玻璃窗晒太阳,否则达不到补钙的目的。

  补钙还可采用食补法,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如虾皮、牛奶、苋菜、小油菜、榛仁、芝麻酱、燕麦、豆腐干等。家长不能让孩子吃太多糖、巧克力、糕点等,因为里面含有较多的磷酸盐,可能阻碍钙在体内的代谢。对于一些缺钙比较严重的孩子,甚至佝偻病患儿,除了多晒太阳和食补以外,还要在医师指导下规律服用钙剂。

  第五招:安抚情绪防抽动

  中医认为,春应于肝,肝主风,在志为怒,而过度的愤怒情绪对人体伤害极大。儿童的情志病常在春季多发或加重,如儿童抽动症。本病表现为多组肌群出现不自主、交替抽动,并伴有烦躁、易怒、秽语、吼叫等症,是一种由情绪障碍引起的心理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

  在儿童抽动症的治疗中,除了应用药物,学校、家庭环境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家庭中,家长要注意安抚患儿的情绪,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除正常上学以外,不要报过多的课外班,不要使孩子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更不要有不切合实际的、过高的期望值。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孩子的心身得到放松。二是让孩子的不满情绪能够得到宣泄,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不能太强势。三是家庭氛围一定要和谐。父母的情绪变化常常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发育,如果父母经常吵架,孩子就容易缺乏安全感。

  第六招:饮食多样防口疮

  食物的多样化可醒脾开胃、促进食欲,并能增强孩子的消化吸收能力,防治春季儿童多发的口疮等疾病。

  家长可鼓励孩子多吃一些粗粮、杂粮,如玉米、小米、糯米、绿豆、黄豆等。粗粮、杂粮不仅能给人体补充矿物质,保证微量元素的供应,如铁、锌、锰、铜、钙、磷等,还能补充纤维素和各种维生素。

  清明时节气候明显转暖,且昼变长夜变短,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大为增加,热量和营养物质的消耗也会随之不断加大,使孩子经常感到饥饿。因此,家长可以用加餐的方式给孩子补充热量和营养物质。适宜的加餐时间为上午10~11时及下午15~16时,加餐食品可选花生米、核桃仁、红薯干、栗子、葡萄干等含有自然糖分的食品。

  第七招:强身健体多推拿

  马融介绍,中医的一些传统治疗手段可起到强身健体、促进发育和防病祛病的目的,如小儿捏脊疗法。

  小儿捏脊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儿童保健方法,具有调理阴阳、气血、脏腑功能的作用,还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千百年来,捏脊法因其简单、方便、疗效确切等特点,深受广大家长的欢迎。近年来西医提倡抚触,认为规律给孩子进行抚触,能够促进小儿生长发育,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有助于缓解小儿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可有效促进小儿睡眠和自我认知能力。抚触一般由爸爸或者是妈妈在家中进行,能够增强小儿与父母的感情交流,促进亲子关系。此理论其实与中医的小儿捏脊法有相似之处。

  小儿捏脊操作时应在温暖、安静、空气新鲜的房间,儿童取俯卧位,暴露背部和腰骶部。家长两手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桡侧顶住脊柱两侧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自下而上,从长强穴(在会阴部,尾骨下方,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捏向大椎穴(在颈后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家长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每捏三下便将脊背皮肤提一下。捏脊时最好不要中途停止,以利于经气流通,每次捏4~6遍。捏脊时应注意力道,患儿皮肤娇嫩,不宜过度用力,否则易导致皮肤损伤。

  在捏脊基础上增加一些常用的小儿推拿手法,还可防治清明时节的儿童常见病,下面列举部分。

  反复感冒

  ①捏脊

  操作:常规捏脊手法3~5遍。重按肺俞(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脾俞(在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肾俞(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②推三关

  位置:前臂桡侧,阳池(在腕后侧,腕背侧远端横纹上,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至曲池(在肘外侧,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指腹自腕推向肘。

  次数:100~500次。

  功效: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

  ③揉二人上马

  位置:二人上马穴,别名上马、二马,位于手背无名指及小指指掌关节凹陷中。

  操作:拇指端揉或掐。

  次数:掐3~5次,或揉100~500次。

  功效:滋阴补肾,顺气散结。

  ④揉足三里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处。

  操作:用拇指按揉。

  次数:20~50次。

  功效:健脾和胃,调中理气。

  ⑤补脾经

  位置: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循拇指桡侧边缘,由指尖向掌根方向直推。

  次数:100~500次。

  功效:健脾和胃,补气养血。

  过敏性鼻炎

  ①捏脊

  操作:常规手法3~5遍,重提按肺俞、大椎、风门(在背部,第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②清天河水

  位置:前臂正中,从腕横纹到肘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清天河水;用食、中二指蘸凉水自腕横纹,一起一落弹打如弹琴状,直至肘横纹,称打马过天河。

  次数:100~300次

  功效:清热解表,泻火除烦。打马过天河清热力更强,可以治疗外感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吐舌、弄舌等一切热证。

  ③揉迎香

  位置:在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操作:用食、中二指按揉。

  次数:20~30次。

  功效:疏风解表,通鼻窍。

  ④揉颧髎

  位置:在面部,颧骨下缘,目外眦直下凹陷中。

  操作:拇指按或中指揉。

  次数:30~50次。

  功效:祛风消肿。

  ⑤清肺经

  位置:无名指螺纹面,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清肺经。

  次数:100~500次。

  功效: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

  大便秘结

  ①捏脊

  操作:常规手法3~5遍,重提按肺俞、小肠俞(在骶部,横平第1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1.5寸)、大椎穴。

  ②揉掌小横纹

  位置:位于手掌的掌面,食指、中指、无名指以及小拇指的掌指关节横纹处,成一直线。

  操作:中指或拇指端按揉。

  次数:100~300次。

  功效:清热散结,宽胸宣肺,化痰止咳。

  ③清天河水

  操作同前。

  ④清大肠经

  位置: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从虎口直推向指尖。

  次数:100~300次。

  功效: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

  ⑤拿肚角

  位置:肚角穴位于脐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

  操作:用拇、食、中指三指,由深处拿捏,一拿一松为一次。

  次数:3~5次。

  功效:肚角穴是临床止痛要穴,主治腹痛、腹泻等症,尤其是对寒性腹痛及伤食腹痛非常有效。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文章页/相关阅读上-医周药事
文章页/相关阅读下-数风流人物
Copyright © 2004-2024 滚球下注官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 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
Baidu
map